学校主页

信息公开受理

部门名称:湖南师范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受理时间:工作日的8:00-11:30,14:30-17:30
办公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联系电话:0731-88872187
邮政编码:410081
电子邮箱:hnsdxxgk@hunnu.edu.cn
意见箱

反馈监督受理

监督部门:湖南师范大学监察处
办公时间:工作日的8:00-11:30,14:30-17:30
办公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联系电话:0731-88872206
邮政编码:410081
电子邮箱:70625498@qq.com

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 招生就业 > 就业工作 > 就业信息 > 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

2019届本科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

2020-06-02 10:54 作者:贺莉

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一)毕业生规模

2019届毕业生总人数4912人,其中普通师范生179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46%;非师范生312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3.54%。2019届毕业生规模与2018届基本持平,普通师范生规模略有增加。

blob.png

1-1-1毕业生规模

总体上,女生人数远多于男生人数。其中女生3619人,占比73.68%;男生1293人,占比26.32%;男女比为0.36:1。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女生1406人,占比78.50%;男生385人,占比21.50%;男女比为0.27:1。非师范生中,女生2213人,占比70.91%;男生908人,占比29.09%;男女比为0.4:1。

blob.png

1-1-2毕业生性别分布

总体上,城乡生源规模基本持平,其中农村生源2449人,占比49.86%;城市生源2463人,占比50.14%。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农村生源高于城市生源,其中农村生源995人,占比55.55%;城市生源796人,占比44.44%。非师范生中,城市生源高于农村生源,其中农村生源1454人,占比46.59%;城市生源1667人,占比53.41%。

blob.png

图1-1-3毕业生城镇与农村生源分布

(二)毕业生结构分布

1、学院结构分布

总体上,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学院分别是文学院(420人,占比8.55%)、新闻与传播学院(369人,占比7.51%)、商学院(340人,占比6.92%)。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学院分别是文学院(280人,占比15.63%)、教育科学学院(212人,占比11.84%)、工程与设计学院(167人,占比9.32%);非师范生中,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学院分别是新闻与传播学院(369人,占比11.82%)、商学院(340人,占比10.89%)、医学院(306人,占比9.80%)。

表1-1-1毕业生学院结构分布

学院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文学院

280

15.63

140

4.49

420

8.55

新闻与传播学院

/

/

369

11.82

369

7.51

商学院

/

/

340

10.89

340

6.92

工程与设计学院

167

9.32

141

4.52

308

6.27

医学院

/

/

306

9.8

306

6.23

体育学院

129

7.2

152

4.87

281

5.7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1.34

249

7.98

273

5.56

公共管理学院

122

6.81

142

4.55

264

5.37

美术学院

81

4.52

183

5.86

264

5.37

化学化工学院

104

5.81

135

4.33

239

4.87

数学与统计学院

138

7.71

88

2.82

226

4.6

外国语学院

128

7.15

89

2.85

217

4.42

教育科学学院

212

11.84

/

/

212

4.32

音乐学院

102

5.7

108

3.46

210

4.28

法学院

/

/

208

6.66

208

4.23

旅游学院

/

/

174

5.58

174

3.54

生命科学学院

89

4.97

81

2.6

170

3.46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97

5.42

53

1.7

150

3.05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0

2.79

94

3.01

144

2.93

历史文化学院

68

3.8

69

2.21

137

2.79

总计

1791

100

3121

100

4912

100

2、专业结构

总体上,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301人,占比6.13%)、法学(173人,占比3.52%)、生物科学(147人,占比2.99%)。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232人,占比12.95%)、数学与应用数学(138人,占比7.71%)、体育教育(129人,占比7.20%);非师范生中,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法学(173人,占比5.54%)、艺术设计学(141人,占比4.52%)、临床医学(136人,占比4.36%)。

表1-1-2毕业生专业分布

专业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汉语言文学

232

12.95

69

2.21

301

6.13

法学

/

/

173

5.54

173

3.52

生物科学

89

4.97

58

1.86

147

2.99

艺术设计学

/

/

141

4.52

141

2.87

数学与应用数学

138

7.71

/

/

138

2.81

临床医学

/

/

136

4.36

136

2.77

体育教育

129

7.2

/

/

129

2.63

英语

128

7.15

/

/

128

2.61

思想政治教育

122

6.81

/

/

122

2.48

化学

104

5.81

/

/

104

2.12

音乐学

102

5.7

/

/

102

2.08

历史学

68

3.8

31

0.99

99

2.02

酒店管理

/

/

98

3.14

98

2

物理学

97

5.42

/

/

97

1.97

服装与服饰设计

46

2.57

51

1.63

97

1.97

运动训练

/

/

94

3.01

94

1.9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

1.34

68

2.18

92

1.87

美术学

81

4.52

/

/

81

1.65

广播电视编导

/

/

78

2.5

78

1.59

旅游管理

/

/

76

2.44

76

1.55

金融学

/

/

74

2.37

74

1.51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72

2.31

72

1.47

音乐表演

/

/

71

2.27

71

1.45

戏剧影视文学

/

/

71

2.27

71

1.45

会计学

/

/

70

2.24

70

1.43

新闻学

/

/

65

2.08

65

1.32

学前教育

64

3.57

/

/

64

1.3

工艺美术

30

1.68

31

0.99

61

1.24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60

3.35

/

/

60

1.22

心理学

59

3.29

/

/

59

1.2

经济学

/

/

53

1.7

53

1.0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53

1.7

53

1.08

通信工程

/

/

52

1.67

52

1.06

地理科学

50

2.79

/

/

50

1.02

医学检验技术

/

/

48

1.54

48

0.98

汉语国际教育

48

2.68

/

/

48

0.98

行政管理

/

/

46

1.47

46

0.94

药学

/

/

45

1.44

45

0.92

统计学

/

/

45

1.44

45

0.92

教育技术学

45

2.51

/

/

45

0.92

预防医学

/

/

44

1.41

44

0.9

教育学

44

2.46

/

/

44

0.9

物联网工程

/

/

44

1.41

44

0.9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43

1.38

43

0.88

编辑出版学

/

/

43

1.38

43

0.88

软件工程

/

/

43

1.38

43

0.88

绘画

/

/

42

1.35

42

0.86

电子商务

/

/

42

1.35

42

0.86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40

1.28

40

0.81

网络与新媒体

/

/

38

1.22

38

0.77

人力资源管理

/

/

38

1.22

38

0.77

文化产业管理

/

/

38

1.22

38

0.77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

38

1.22

38

0.77

舞蹈学

/

/

37

1.19

37

0.75

广告学

/

/

37

1.19

37

0.75

广播电视学

/

/

36

1.15

36

0.73

工商管理

/

/

36

1.15

36

0.7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36

1.15

36

0.73

哲学

/

/

35

1.12

35

0.71

知识产权

/

/

35

1.12

35

0.71

地理信息科学

/

/

34

1.09

34

0.69

社会学

/

/

34

1.09

34

0.69

制药工程

/

/

34

1.09

34

0.69

护理学

/

/

33

1.06

33

0.67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33

1.06

33

0.67

机械工艺技术

31

1.73

/

/

31

0.6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31

0.99

31

0.6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30

0.96

30

0.61

应用化学

/

/

30

0.96

30

0.61

电子信息工程

/

/

29

0.93

29

0.59

市场营销

/

/

29

0.93

29

0.59

运动人体科学

/

/

27

0.87

27

0.55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27

0.87

27

0.55

法语

/

/

25

0.8

25

0.51

日语

/

/

24

0.77

24

0.49

土地资源管理

/

/

24

0.77

24

0.49

生物技术

/

/

23

0.74

23

0.47

俄语

/

/

20

0.64

20

0.41

朝鲜语

/

/

20

0.64

20

0.41

总计

1791

100

3121

100

4912

100

3、生源结构

(1)生源省份结构

总体上,生源人数位列前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区)分别为:湖南省(2491人,占比50.71%)、河南省(150人,占比3.05%)、湖北省(145人,占比2.95%)。

1-1-3毕业生生源省份分布


省份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湖南

978

54.61

1513

48.48

2491

50.71

河南

45

2.51

105

3.36

150

3.05

湖北

39

2.18

106

3.4

145

2.95

河北

36

2.01

105

3.36

141

2.87

山东

39

2.18

97

3.11

136

2.77

山西

39

2.18

95

3.04

134

2.73

浙江

55

3.07

75

2.4

130

2.65

安徽

41

2.29

86

2.76

127

2.59

江苏

36

2.01

88

2.82

124

2.52

江西

36

2.01

85

2.72

121

2.46

四川

36

2.01

68

2.18

104

2.12

广东

37

2.07

65

2.08

102

2.08

重庆

28

1.56

54

1.73

82

1.67

天津

28

1.56

45

1.44

73

1.49

广西

30

1.68

41

1.31

71

1.45

陕西

27

1.51

44

1.41

71

1.45

福建

20

1.12

50

1.6

70

1.43

甘肃

20

1.12

49

1.57

69

1.4

黑龙江

20

1.12

47

1.51

67

1.36

新疆

32

1.79

29

0.93

61

1.24

贵州

24

1.34

35

1.12

59

1.2

辽宁

20

1.12

38

1.22

58

1.18

北京

22

1.23

34

1.09

56

1.14

内蒙古

12

0.67

41

1.31

53

1.08

云南

17

0.95

31

0.99

48

0.98

吉林

19

1.06

23

0.74

42

0.86

海南

14

0.78

27

0.87

41

0.83

青海

15

0.84

14

0.45

29

0.59

宁夏

14

0.78

13

0.42

27

0.55

上海

7

0.39

14

0.45

21

0.43

香港

2

0.11

3

0.1

5

0.1

澳门

2

0.11

1

0.03

3

0.06

台湾

1

0.06

/

/

1

0.02

总计

1791

100

3121

100

4912

100

4、民族结构

总体上,毕业生民族来源主要为汉族(4376人,占比89.09%)、土家族(203人,占比4.13%)、苗族(95人,占比1.93%)。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民族来源主要为汉族(1554人,占比86.77%)、土家族(78人,占比4.36%)、苗族(48人,占比2.68%);非师范生中,毕业生民族来源主要为汉族(2822人,占比90.42%)、土家族(125人,占比4.01%)、苗族(47人,占比1.51%)。


1-1-4毕业生民族分布

民族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汉族

1554

86.77

2822

90.42

4376

89.09

土家族

78

4.36

125

4.01

203

4.13

苗族

48

2.68

47

1.51

95

1.93

侗族

25

1.4

27

0.87

52

1.06

回族

14

0.78

20

0.64

34

0.69

瑶族

16

0.89

15

0.48

31

0.63

壮族

12

0.67

10

0.32

22

0.45

维吾尔族

15

0.84

3

0.1

18

0.37

满族

8

0.45

9

0.29

17

0.35

蒙古族

3

0.17

11

0.35

14

0.29

白族

4

0.22

8

0.26

12

0.24

哈萨克族

3

0.17

2

0.06

5

0.1

朝鲜族

1

0.06

4

0.13

5

0.1

黎族

1

0.06

3

0.1

4

0.08

布依族

1

0.06

3

0.1

4

0.08

彝族

3

0.17

1

0.03

4

0.08

藏族

/

/

3

0.1

3

0.06

仫佬族

/

/

2

0.06

2

0.04

畲族

1

0.06

1

0.03

2

0.04

哈尼族

1

0.06

1

0.03

2

0.04

纳西族

/

/

2

0.06

2

0.04

锡伯族

/

/

1

0.03

1

0.02

仡佬族

/

/

1

0.03

1

0.02

土族

1

0.06

/

/

1

0.02

其它

1

0.06

/

/

1

0.02

水族

1

0.06

/

/

1

0.02

总计

1791

100

3121

100

4912

100

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不同类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毕业生总体就业人数为4385人,总体初次就业率[[1]]为89.27%。其中,普通师范生就业人数1638人,初次就业率为91.46%;非师范生就业人数2747人,初次就业率为88.02%。

1-2-1不同类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布

blob.png


2、普通师范生各学院及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布

师范类专业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的专业有3个,分别为:工艺美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1-2-1普通师范生各学院及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布

学院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48

42

87.50

汉语言文学

232

206

88.79

文学院 汇总

280

248

88.57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

45

40

88.89

教育学

44

42

95.45

心理学

59

49

83.05

学前教育

64

55

85.94

教育科学学院 汇总

212

186

87.74

工程与设计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

46

45

97.83

工艺美术

30

30

100.00

机械工艺技术

31

29

93.55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60

60

100.00

工程与设计学院 汇总

167

164

98.20

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122

106

86.89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104

95

91.35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68

63

92.65

美术学院

美术学

81

74

91.36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89

83

93.26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138

128

92.75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129

126

97.67

外国语学院

英语

128

117

91.41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学

97

85

87.6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

24

100.00

音乐学院

音乐学

102

94

92.16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50

45

90.00

总计

1791

1638

91.46

3、非师范生各学院及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布

非师范类专业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的专业有7个,分别为:广告学、护理学、市场营销、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知识产权。

1-2-2非师范生各学院及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布

学院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法学院

法学

173

171

98.84

知识产权

35

35

100.00

法学院 汇总

208

206

99.04

工程与设计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29

27

93.10

服装与服饰设计

51

40

78.43

工艺美术

31

28

90.3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0

27

90.00

工程与设计学院 汇总

141

122

86.52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46

42

91.30

社会学

34

24

70.59

哲学

35

25

71.43

政治学与行政学

27

27

100.00

公共管理学院 汇总

142

118

83.1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33

29

87.88

应用化学

30

25

83.33

制药工程

34

28

82.3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38

36

94.74

化学化工学院 汇总

135

118

87.41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31

30

96.77

文化产业管理

38

34

89.47

历史文化学院 汇总

69

64

92.75

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

98

91

92.86

旅游管理

76

70

92.11

旅游学院 汇总

174

161

92.53

美术学院

绘画

42

37

88.10


艺术设计学

141

118

83.69


美术学院 汇总

183

155

84.70

商学院

工商管理

36

34

94.44


国际经济与贸易

40

38

95.00


会计学

70

64

91.43


金融学

74

67

90.54


经济学

53

48

90.57


人力资源管理

38

37

97.37


市场营销

29

29

100.00


商学院 汇总

340

317

93.24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23

17

73.91

生物科学

58

55

94.83

生命科学学院 汇总

81

72

88.89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学

45

38

84.4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3

38

88.37

数学与统计学院 汇总

88

76

86.36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1

28

90.32

运动人体科学

27

24

88.89

运动训练

94

79

84.04

体育学院 汇总

152

131

86.18

外国语学院

朝鲜语

20

18

90.00

俄语

20

19

95.00

法语

25

22

88.00

日语

24

20

83.33

外国语学院 汇总

89

79

88.76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69

61

88.41

戏剧影视文学

71

62

87.32

文学院 汇总

140

123

87.86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3

50

94.34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汇总

53

50

94.34

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出版学

43

34

79.07

播音与主持艺术

72

53

73.61

广播电视编导

78

59

75.64

广播电视学

36

34

94.44

广告学

37

37

100.00

网络与新媒体

38

28

73.68

新闻学

65

53

81.54

新闻与传播学院 汇总

369

298

80.76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商务

42

38

90.4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8

59

86.76

软件工程

43

40

93.02

通信工程

52

48

92.31

物联网工程

44

38

86.36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汇总

249

223

89.56

医学院

护理学

33

33

100.00

临床医学

136

89

65.44

药学

45

45

100.00

医学检验技术

48

48

100.00

预防医学

44

38

86.36

医学院 汇总

306

253

82.68

音乐学院

舞蹈学

37

29

78.38

音乐表演

71

66

92.96

音乐学院 汇总

108

95

87.96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34

31

91.18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6

33

91.67

土地资源管理

24

22

91.67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汇总

94

86

91.49

总计

3121

2747

88.02

(二)毕业生就业类型

1、毕业生就业类型

总体上,毕业生传统就业1452人,占比29.56%;灵活就业1168人,占比23.78%;升学1245人,占比25.35%;出国(境)168人,占比3.42%;自由职业337人,占比6.86%;自主创业15人,占比0.31%;待就业527人,占比10.73%。

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传统就业685人,占比38.25%;灵活就业344人,占比19.21%;升学442人,占比24.68%;出国(境)43人,占比2.40%;自由职业119人,占比6.64%;自主创业5人,占比0.28%;待就业153人,占比8.54%。非师范生中,传统就业767人,占比24.58%;灵活就业824人,占比26.40%;升学803人,占比25.73%;出国(境)125人,占比4.01%;自由职业218人,占比6.98%;自主创业10人,占比0.32%;待就业374人,占比11.98%。

blob.png

图1-2-2 毕业生就业类型分布

2、毕业生未就业类型

总体上,未就业毕业生527人,其中,绝大部分未就业毕业生正在求职中,未就业毕业生求职中418人,占比79.32%;拟升学103人,占比19.54%;拟参加公招考试5人,占比0.95%;暂不就业1人,占比0.19%。受考研热的影响,未就业毕业生中选择“暂缓就业、拟再次考研”的人数较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率的提升。

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未就业类别为求职中116人,占比75.82%;拟升学36人,占比23.53%;拟参加公招考试1人,占比0.65%。非师范生中,毕业生未就业类别为求职中302人,占比80.75%;拟升学67人,占比17.91%;拟参加公招考试4人,占比1.07%;暂不就业1人,占比0.27%。

blob.png

图1-2-3 毕业生未就业类型分布


三、毕业生就业结构

毕业生就业流向只针对已落实就业单位(不含升学、出国、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待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分析。

(一)就业行业结构

1、总体行业流向

总体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教育”(1254人,占比47.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5人,占比8.5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7人,占比7.14%)。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教育”(865人,占比84.0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3人,占比4.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9人,占比2.82%)。非师范生中,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教育”(389人,占比24.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2人,占比11.4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58人,占比9.93%)。

1-3-1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单位行业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教育

865

84.06

389

24.45

1254

47.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3

4.18

182

11.44

225

8.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9

2.82

158

9.93

187

7.14

批发和零售业

10

0.97

97

6.1

107

4.0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

1.17

89

5.59

101

3.86

金融业

6

0.58

87

5.47

93

3.55

卫生和社会工作

4

0.39

82

5.15

86

3.28

制造业

15

1.46

69

4.34

84

3.2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9

0.88

70

4.4

79

3.02

建筑业

6

0.58

65

4.09

71

2.71

军队

5

0.49

64

4.02

69

2.6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

0.78

50

3.14

58

2.21

房地产业

3

0.29

49

3.08

52

1.9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

0.29

45

2.83

48

1.83

住宿和餐饮业

3

0.29

31

1.95

34

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0.1

25

1.57

26

0.9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

0.68

16

1.01

23

0.8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

10

0.63

10

0.38

农、林、牧、渔业

/

/

10

0.63

10

0.38

采矿业

/

/

3

0.19

3

0.11

总计

1029

100

1591

100

2620

100

2、分专业行业流向

各专业行业流向见下表1-3-2。

表1-3-2分专业行业(前三)流向分布


学院

专业

就业人数占比第一行业

就业人数占比第二行业

就业人数占比第三行业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教育(84.3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4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8%)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0.91%)

教育(22.7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9%)

运动人体科学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3.16%)

教育(31.58%)

军队(5.26%)

运动训练

教育(57.6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5%)

军队(5.77%)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6.47%)

金融业(11.7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88%)

电子商务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0.91%)

教育(18.1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0.32%)

教育(22.58%)

军队(19.35%)

软件工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6.6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33%)

金融业(6.67%)

通信工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2%)

教育(1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

公共管理学院

哲学

教育(66.6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3.3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33%)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8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

批发和零售业(3.33%)

政治学与行政学

教育(31.2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8.75%)

金融业(12.5%)

社会学

教育(50%)

卫生和社会工作(1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

行政管理

教育(31.03%)

房地产业(27.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34%)

化学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1.67%)

教育(33.33%)

卫生和社会工作(16.67%)

化学

教育(96.5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7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72%)

化学工程与工艺

教育(61.54%)

制造业(15.3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69%)

应用化学

教育(75%)

制造业(12.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教育(42.8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1.4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14%)

医学院

临床医学

卫生和社会工作(77.2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3.6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55%)

医学检验技术

卫生和社会工作(54.5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8.1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18%)

护理学

卫生和社会工作(91.3%)

教育(4.3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35%)

药学

卫生和社会工作(71.4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29%)

建筑业(7.14%)

预防医学

卫生和社会工作(84.2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2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26%)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教育(83.67%)

卫生和社会工作(6.1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4%)

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7.27%)

教育(27.27%)

批发和零售业(13.64%)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教育(18.52%)

批发和零售业(14.8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41%)

会计学

金融业(20%)

建筑业(15.56%)

制造业(11.11%)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业(34.62%)

批发和零售业(19.23%)

教育(19.23%)

工商管理

教育(19.23%)

批发和零售业(19.23%)

金融业(19.23%)

市场营销

批发和零售业(26.09%)

制造业(21.74%)

建筑业(8.7%)

经济学

金融业(29.0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9%)

批发和零售业(9.68%)

金融学

金融业(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42%)

建筑业(10.42%)

外国语学院

俄语

教育(66.6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2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11%)

日语

制造业(16.6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67%)

批发和零售业(16.67%)

朝鲜语

教育(18.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1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18%)

法语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3.33%)

建筑业(25%)

批发和零售业(16.67%)

英语

教育(87.3%)

制造业(4.7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9%)

工程与设计学院

工艺美术

教育(43.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2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82%)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教育(75.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24%)

制造业(3.45%)

服装与服饰设计

教育(50%)

批发和零售业(23.5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29%)

机械工艺技术

教育(60.87%)

制造业(26.0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3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制造业(44.4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67%)

建筑业(11.11%)

电子信息工程

军队(100%)

/

/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

教育(87.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

心理学

教育(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29%)

金融业(10.71%)

教育学

教育(74.07%)

批发和零售业(3.7%)

建筑业(3.7%)

教育技术学

教育(78.7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0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06%)

数学与统计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教育(4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91.7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3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5%)

统计学

教育(42.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2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29%)

文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

教育(38.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3.3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52%)

汉语国际教育

教育(81.82%)

建筑业(9.0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5%)

汉语言文学

教育(84.3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73%)

建筑业(2.99%)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0.4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39%)

批发和零售业(13.04%)

广播电视学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0%)

建筑业(26.67%)

教育(13.33%)

广播电视编导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1.03%)

教育(24.14%)

批发和零售业(10.34%)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0%)

教育(15.38%)

批发和零售业(7.69%)

新闻学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4.14%)

教育(17.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34%)

编辑出版学

教育(36.3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7.2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9%)

网络与新媒体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3.33%)

教育(16.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6.67%)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教育(55.3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8.51%)

房地产业(8.51%)

酒店管理

教育(44%)

住宿和餐饮业(25.3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

法学院

法学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9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2.3%)

教育(9.02%)

知识产权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59%)

制造业(20.6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7.24%)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学

教育(94.12%)

批发和零售业(2.94%)

军队(2.9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军队(55.88%)

教育(11.7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82%)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制造业(33.33%)

教育(33.33%)

批发和零售业(16.67%)

生物科学

教育(88.52%)

批发和零售业(8.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4%)

美术学院

绘画

教育(60%)

房地产业(5%)

建筑业(5%)

美术学

教育(88.8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85%)

房地产业(1.85%)

艺术设计学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2.9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4.05%)

教育(13.92%)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27%)

教育(22.73%)

建筑业(18.18%)

土地资源管理

教育(22.2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2.2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67%)

地理信息科学

教育(29.1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83%)

地理科学

教育(93.94%)

住宿和餐饮业(3.0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03%)

音乐学院

舞蹈学

教育(73.3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3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33%)

音乐学

教育(71.7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69%)

音乐表演

教育(69.2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5.3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69%)

(二)单位性质

总体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为“其他企业”(1248人,占比47.65%)、“其他教学单位”(755人,占比28.83%)、“国有企业”(220人,占比8.40%)。

表1-3-3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性质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其他企业

235

22.84

1013

63.67

1248

47.65

其他教学单位

619

60.16

136

8.55

755

28.83

国有企业

31

3.01

189

11.88

220

8.4

部队

5

0.49

64

4.02

69

2.63

地方基层项目

60

5.83

7

0.44

67

2.56

其他事业单位

22

2.14

36

2.26

58

2.21

医疗卫生单位

1

0.10

57

3.58

58

2.21

国家基层项目

38

3.69

12

0.75

50

1.91

机关

5

0.49

37

2.33

42

1.6

三资企业

3

0.29

28

1.76

31

1.18

高等学校

9

0.87

10

0.63

19

0.73

城镇社区

/

/

1

0.06

1

0.04

科研设计单位

1

0.10

1

0.06

2

0.08

总计

1029

100

1591

100

2620

100

(三)工作职位类别

总体上,毕业生工作职位主要是“教学人员”(1216人,占比46.43%)、“其他人员”(335人,占比12.79%)、“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49人,占比5.69%)。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工作职位主要是“教学人员”(855人,占比83.17%)、“其他人员”(38人,占比3.7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3人,占比3.21%)。 非师范生中,毕业生工作职位主要是“教学人员”(361人,占比22.69%)、“其他人员”(297人,占比18.67%)、“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23人,占比7.73%)。

表1-3-4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分布


工作职位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教学人员

855

83.17

361

22.69

1216

46.43

其他人员

38

3.7

297

18.67

335

12.79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3

3.21

116

7.29

149

5.69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21

2.04

123

7.73

144

5.5

法律专业人员

/

/

110

6.91

110

4.2

工程技术人员

24

2.33

69

4.34

93

3.55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9

0.88

69

4.34

78

2.98

金融业务人员

3

0.29

75

4.71

78

2.98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14

1.36

60

3.77

74

2.83

军人

5

0.49

64

4.02

69

2.63

经济业务人员

4

0.39

64

4.02

68

2.6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

0.1

66

4.15

67

2.56

公务员

6

0.58

35

2.2

41

1.57

体育工作人员

12

1.17

29

1.82

41

1.57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3

0.29

34

2.14

37

1.41

科学研究人员

1

0.1

16

1.01

17

0.65

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

/

/

2

0.13

2

0.08

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

/

1

0.06

1

0.04

总计

1029

100

1591

100

2620

100

(四)就业地域流向

1、就业省份流向

总体上,毕业生就业人数位列前三的省(市、自治区)分别为湖南省(1324人,占比50.53%)、广东省(417人,占比15.92%)、浙江省(92人,占比3.51%)。

blob.png

图1-3-1毕业生就业省份流向地图

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就业人数位列前三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湖南省(555人,占比53.94%)、广东省(172人,占比16.72%)、浙江省(36人,占比3.50%);非师范生中,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湖南省(769人,占比48.33%)、广东省(245人,占比15.40%)、北京市(67人,占比4.21%)。

表1-3-5毕业生就业省份流向


省份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湖南

555

53.94

769

48.33

1324

50.53

广东

172

16.72

245

15.40

417

15.92

浙江

36

3.50

56

3.52

92

3.51

北京

18

1.75

67

4.21

85

3.24

江苏

26

2.53

37

2.33

63

2.40

上海

8

0.78

53

3.33

61

2.33

福建

22

2.14

31

1.95

53

2.02

湖北

14

1.36

35

2.2

49

1.87

河南

13

1.26

25

1.57

38

1.45

广西

17

1.65

19

1.19

36

1.37

山东

11

1.07

24

1.51

35

1.34

安徽

12

1.17

22

1.38

34

1.30

四川

10

0.97

23

1.45

33

1.26

重庆

8

0.78

20

1.26

28

1.07

河北

13

1.26

15

0.94

28

1.07

贵州

12

1.17

14

0.88

26

0.99

陕西

11

1.07

15

0.94

26

0.99

云南

14

1.36

10

0.63

24

0.92

天津

5

0.49

17

1.07

22

0.84

新疆

12

1.17

8

0.5

20

0.76

山西

5

0.49

15

0.94

20

0.76

江西

6

0.58

13

0.82

19

0.73

海南

6

0.58

10

0.63

16

0.61

内蒙古

4

0.39

11

0.69

15

0.57

辽宁

4

0.39

7

0.44

11

0.42

宁夏

5

0.49

5

0.31

10

0.38

青海

2

0.19

8

0.5

10

0.38

甘肃

3

0.29

6

0.38

9

0.34

黑龙江

4

0.39

4

0.25

8

0.31

吉林

1

0.10

5

0.31

6

0.23

西藏

/

/

1

0.06

1

0.04

香港

/

/

1

0.06

1

0.04

总计

1029

100

1591

100

2620

100

2、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1)总体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总体上,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2620人,其中回生源地就业1648人,回生源地就业比例为33.55%。上海市、福建省、北京市、广东省生源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比例较高,湖南省生源毕业生留湘就业比例为42.23%。

从地区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的就业人数多于该地生源人数,人才吸引力较大。湖南省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为0.53。

1-3-6总体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省份

该地生源人数

回生源地就业人数

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该地就业人数

该地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

广东

102

41

40.20

417

4.09

上海

21

12

57.14

61

2.90

北京

56

27

48.21

85

1.52

福建

70

34

48.57

53

0.76

浙江

130

50

38.46

92

0.71

湖南

2491

1052

42.23

1324

0.53

江苏

124

39

31.45

63

0.51

广西

71

26

36.62

36

0.51

云南

48

15

31.25

24

0.50

贵州

59

21

35.59

26

0.44

海南

41

14

34.15

16

0.39

宁夏

27

9

33.33

10

0.37

陕西

71

18

25.35

26

0.37

青海

29

9

31.03

10

0.34

重庆

82

19

23.17

28

0.34

湖北

145

21

14.48

49

0.34

新疆

61

18

29.51

20

0.33

四川

104

23

22.12

33

0.32

天津

73

17

23.29

22

0.30

内蒙古

53

12

22.64

15

0.28

安徽

127

27

21.26

34

0.27

山东

136

25

18.38

35

0.26

河南

150

35

23.33

38

0.25

香港

5

1

20.00

1

0.20

河北

141

20

14.18

28

0.20

辽宁

58

9

15.52

11

0.19

江西

121

16

13.22

19

0.16

山西

134

16

11.94

20

0.15

吉林

42

6

14.29

6

0.14

甘肃

69

8

11.59

9

0.13

黑龙江

67

8

11.94

8

0.12

澳门

3

/

/

/

/

台湾

1

/

/

/

/

西藏

/

/

/

1

/

总计

4912

1648

33.55

2620

(2)非师范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非师范生中,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1591人,其中回生源地就业930人,回生源地就业比例为29.80%。上海市、青海省、北京市、福建省生源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比例较高,湖南省生源毕业生留湘就业比例为37.48%。

从地区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的就业人数多于该地生源人数,人才吸引力较大。湖南省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为0.51。

表1-3-7非师范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省份

该地生源人数

回生源地就业人数

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该地就业人数

该地就业总人数与生源总人数的比值

上海

14

9

64.29

53

3.79

广东

65

23

35.38

245

3.77

北京

34

15

44.12

67

1.97

浙江

75

26

34.67

56

0.75

福建

50

22

44.00

31

0.62

青海

14

7

50.00

8

0.57

湖南

1513

567

37.48

769

0.51

广西

41

11

26.83

19

0.46

江苏

88

27

30.68

37

0.42

贵州

35

11

31.43

14

0.40

宁夏

13

4

30.77

5

0.38

天津

45

13

28.89

17

0.38

海南

27

8

29.63

10

0.37

重庆

54

14

25.93

20

0.37

陕西

44

9

20.45

15

0.34

四川

68

14

20.59

23

0.34

香港

3

1

33.33

1

0.33

湖北

106

15

14.15

35

0.33

云南

31

8

25.81

10

0.32

新疆

29

6

20.69

8

0.28

内蒙古

41

9

21.95

11

0.27

安徽

86

17

19.77

22

0.26

山东

97

18

18.56

24

0.25

河南

105

24

22.86

25

0.24

吉林

23

5

21.74

5

0.22

辽宁

38

6

15.79

7

0.18

山西

95

11

11.58

15

0.16

江西

85

10

11.76

13

0.15

河北

105

11

10.48

15

0.14

甘肃

49

5

10.20

6

0.12

黑龙江

47

4

8.51

4

0.09

西藏

/

/

/

1

/

澳门

1

/

/

/

/

台湾

/

/

/

/

/

总计

3121

930

29.80

1591

(3)普通师范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普通师范生中,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1029人,其中回生源地就业718人,回生源地就业比例为40.09%,远高于非师范生(29.80%)。福建省、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源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比例较高,湖南省生源毕业生留湘就业比例为49.59%,高于非师范生(37.48%)。

从地区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广东省、上海市、福建省的就业人数多于该地生源人数,人才吸引力较大。湖南省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为0.57。

表1-3-8普通师范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


省份

该地生源人数

回生源地就业人数

回生源地就业比例(%)

该地就业人数

该地就业总人数与生源总人数的比值

广东

37

18

48.65

172

4.65

上海

7

3

42.86

8

1.14

福建

20

12

60.00

22

1.10

云南

17

7

41.18

14

0.82

北京

22

12

54.55

18

0.82

江苏

36

12

33.33

26

0.72

浙江

55

24

43.64

36

0.65

湖南

978

485

49.59

555

0.57

广西

30

15

50.00

17

0.57

贵州

24

10

41.67

12

0.50

海南

14

6

42.86

6

0.43

陕西

27

9

33.33

11

0.41

新疆

32

12

37.50

12

0.38

河北

36

9

25.00

13

0.36

湖北

39

6

15.38

14

0.36

宁夏

14

5

35.71

5

0.36

内蒙古

12

3

25.00

4

0.33

安徽

41

10

24.39

12

0.29

河南

45

11

24.44

13

0.29

重庆

28

5

17.86

8

0.29

山东

39

7

17.95

11

0.28

四川

36

9

25.00

10

0.28

黑龙江

20

4

20.00

4

0.20

辽宁

20

3

15.00

4

0.20

天津

28

4

14.29

5

0.18

江西

36

6

16.67

6

0.17

甘肃

20

3

15.00

3

0.15

青海

15

2

13.33

2

0.13

山西

39

5

12.82

5

0.13

吉林

19

1

5.26

1

0.05

香港

2

/

/

/

/

澳门

2

/

/

/

/

台湾

1

/

/

/

/

总计

1791

718

40.09

1029

(五)在湘就业情况

1、在湘就业流向

总体上,毕业生省内首要就业城市为长沙市(858人,占比64.80%),其次为常德市(68人,占比5.14%)、怀化市(53人,占比4.00%)。

blob.png

1-3-2毕业生在湘就业总体流向

分类来看,普通师范生中,毕业生省内首要就业城市为长沙市(262人,占比47.21%),其次为常德市(47人,占比8.47%)、怀化市(42人,占比7.57%);非师范生中,毕业生省内首要就业城市为长沙市(596人,占比77.50%),其次为株洲市(24人,占比3.12%)、常德市(21人,占比2.73%)。

表1-3-9不同类别毕业生在湘就业流向

城市

普通师范生

非师范生

总体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长沙市

262

47.21

596

77.5

858

64.8

常德市

47

8.47

21

2.73

68

5.14

怀化市

42

7.57

11

1.43

53

4

株洲市

28

5.05

24

3.12

52

3.93

邵阳市

35

6.31

13

1.69

48

3.63

衡阳市

28

5.05

17

2.21

45

3.4

永州市

20

3.6

19

2.47

39

2.95

郴州市

29

5.23

6

0.78

35

2.64

岳阳市

17

3.06

12

1.56

29

2.19

益阳市

14

2.52

13

1.69

27

2.04

湘潭市

6

1.08

15

1.95

21

1.59

张家界市

9

1.62

11

1.43

20

1.51

娄底市

10

1.8

5

0.65

15

1.1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

1.44

6

0.78

14

1.06

总计

555

100

769

100

1324

100

2、省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情况

(1)总体省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情况

从地区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长沙市的就业人数多于该地生源人数,人才吸引力大,除长沙市外,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大的有郴州市、株洲市。

1-3-10毕业生省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情况


所在地

所在地生源人数

所在地就业人数

该地就业总人数与生源总人数的比值

长沙市

569

858

1.51

郴州市

84

35

0.42

株洲市

147

52

0.35

怀化市

160

53

0.33

张家界市

62

20

0.32

湘潭市

74

21

0.28

永州市

149

39

0.26

衡阳市

184

45

0.24

邵阳市

218

48

0.2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9

14

0.20

常德市

356

68

0.19

岳阳市

156

29

0.19

益阳市

147

27

0.18

娄底市

116

15

0.13

总计

2491

1324

(2)非师范生省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情况

非师范生中,从地区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长沙市的就业人数多于该地生源人数,人才吸引力大,除长沙市外,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大的有湘潭市、张家界市、株洲市。

1-3-11非师范生省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情况

所在地

所在地生源人数

所在地就业人数

该地就业总人数与生源总人数的比值

长沙市

352

596

1.69

湘潭市

48

15

0.31

张家界市

38

11

0.29

株洲市

83

24

0.29

永州市

87

19

0.2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7

6

0.16

怀化市

71

11

0.15

衡阳市

115

17

0.15

益阳市

97

13

0.13

岳阳市

111

12

0.11

邵阳市

123

13

0.11

郴州市

58

6

0.10

常德市

211

21

0.10

娄底市

82

5

0.06

总计

1513

769

(3)普通师范生省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情况

普通师范生中,从地区就业人数与生源人数的比值来看,长沙市、郴州市的就业人数多于该地生源人数,人才吸引力大,除此之外,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大的有怀化市、株洲市、衡阳市。

表1-3-12普通师范生省内城市人才吸引力情况


所在地

所在地生源人数

所在地就业人数

该地就业总人数与生源总人数的比值

长沙市

217

262

1.21

郴州市

26

29

1.12

怀化市

89

42

0.47

株洲市

64

28

0.44

衡阳市

69

28

0.41

岳阳市

45

17

0.38

张家界市

24

9

0.38

邵阳市

95

35

0.37

常德市

145

47

0.32

永州市

62

20

0.32

娄底市

34

10

0.29

益阳市

50

14

0.2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2

8

0.25

湘潭市

26

6

0.23

总计

978

555

(六)基层就业

总体上,毕业生基层就业人数为522人,基层就业比例为19.92%。其中,普通师范生基层就业217人,基层就业比例为21.09%;非师范生基层就业305人,基层就业比例为19.17%。

表1-3-13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

师范生类别

基层就业人数

已落实就业单位

比例(%)

普通师范生

217

1029

21.09

非师范生

305

1591

19.17

总计

522

2620

19.92

(七)西部就业

总体上,毕业生西部就业人数为223人,西部就业比例为8.51%。其中,普通师范生西部就业人数为94人,西部就业比例为9.14%;非师范生西部就业人数为129人,西部就业比例为8.10%。

blob.png

图1-3-3毕业生西部就业情况

(八)世界500强就业

总体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为233人,占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的15.54%。毕业生就业人数排名前十的世界500强企业集中于建筑业、房地产业、三大运营商、银行业。

表1-3-14毕业生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前十)


世界500强企业

人数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9

中国农业银行

7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7

中国恒大集团

7

中国人寿保险

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6

国家电网公司

5

中国银行

5